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十一章牛辅其人  (第3/3页)
,董越也是董卓族弟。而段煨此人乃是故太尉段颎族弟,虽是董卓心腹,但经常受牛辅等人排挤。”    赵云身旁几人,全都与董卓有过不深不浅的交集。所以,对于陈仓道,几人也都做了准备。    赵云扭头,问道:“依两位将军之见,此次带兵之人为谁?目的又是为何?”    阎行摇头。    庞德同样摇头,不过却猜中一些,回应道:“虽然不知道带兵之人是谁,但这支骑兵很有可能去往潼关!”    “潼关?”赵云想了想,然后回问道:“令明是说,董贼要派此兵前去偷袭兵寇潼关的皇甫嵩所部?”    “很有可能,如果陈仓关内不清楚攻取潼关之人是谁,定然会以为是皇甫老将军带兵去取潼关,自然会以为老将军身后疏于防范,想借此时机…”    “可是,去取潼关的人不是老将军,是小马将军啊 !”    阎行回道。    “正是如此。”庞德点头,然后回应道:“所以,我们正可以借此时机给皇甫老将军去信,谨防陈仓兵偷袭。八千铁骑,可不是一个小数目!”    赵云点头,却瞧见贾诩半天没有说话,问道:“文和将军在想什么?”    “哦。我以为,此次出兵之人很有可能会是牛辅。”    “牛辅?文和先生为何这般肯定?”    阎行和庞德都凑到一起,问道。    “他们三人,脾气秉性最像的当属牛辅、董越,可三人又彼此不睦。而此次暗中偷袭,在他们眼中看来,稳立战功,而抢此功之人必属牛辅。董越之能不足以独领一军,而段煨生性多疑谨慎,也断然没有可能这般争功。所以,文和以为出兵之人定然是牛辅!”    “如果真是牛辅那就太好了!”庞德一喜,跨过赵云身旁,回道:“试想,如果主帅在外被擒,那么我等攻取陈仓关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!”    “令明是说,我等击溃牛辅这部人马,诈取陈仓?”    阎行附和点头道:“陈仓关隘易守难攻,如果手中没有人质,我们恐怕真的很难攻取!”    赵云扭头去瞧贾诩。    贾诩点点头,然后回应道:“不说此计可行与否。留守陈仓关隘的定然会是段煨为主将。”    “这有什么?”    闻言,贾诩摇摇头,笑道:“他决然不会受制于人。段煨此人我还是很熟悉。”    “故太尉段公族弟,应该同大人有些交情啊!”赵云也猛然想起,在投靠皇甫岑的时候,他也曾多次听说过,皇甫岑与故太尉段颎的交情。随即,扭头问道。    此事,庞德、阎行却是不知道,扭头去瞧贾诩。    贾诩摇摇头,回馈道:“这么想,就错了。段公是段公,段煨是段煨。”    “此话何意,那段煨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?”    阎行摸不准,看着贾诩问道。    “无所谓好坏,不过段煨此人与段颎绝不一样,两个人绝不会选择站在同一战线上。所以,意图以大人与段公交情,想要获得段煨什么态度,似乎是不太可能。”    “哦?”赵云不明,问道:“既然如此,文和先生为何提及此事?”    听此,贾诩笑道:“我说及此事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要双管齐下。”    “何谓双管?”    赵云问道。    “一方面,派人尾随他牛辅,并飞鸽传信给皇甫老将军,准备生擒牛辅。”    “此事方才已提。”庞德回应,然后抬头去瞧贾诩,疑问道:“文和先生不会是说,这另一方面,由人去劝降段煨吧?文和先生方才不还是说,段煨不会轻易被劝说吗?”    “对,我却说,不是用牛辅要挟,也不要用段公这层关系拉拢。”    “那…”    “我心中已有想法。”    贾诩点头,回应道。    听此,赵云走到贾诩近前,问道:“文和先生是说,你要亲自入关劝说?”    闻此言,凝望陈仓方向的贾诩点点头。    “这太危险了!”    赵云摇摇头,道:“文和先生怎么能冒这样的危险呢?劝降一事还是由他人另去吧!”    “何人?”    “这。”    赵云回头,自己军中尽是生羌人手,攻城打仗倒都是好手,但说起来还真没有什么能言善辩的说客,而且对于段煨的熟悉无人能及贾诩。    “子龙将军,当分兵与人,由人去追击牛辅,联合长安西凉军一同破敌,以免坏了潼关局势。”    贾诩这么一说,赵云也不好坚持,随即转回身,瞧着庞德,道:“令明将军,给你半数人马五千,这牛辅的人头就由你去取。记住,最好在牛辅疏忽大意,与长安西凉军僵持之际,一战击溃敌军。”    “诺。”    庞德领命,然后对着贾诩、阎行等人抱拳告辞。    “彦明,与先生一起入关,一定要保证先生的安危!”    闻言阎行点头,紧了紧身上的佩刀,对着贾诩道:“先生,准备妥当,何时出发。”    “子龙将军在城外看城内举火为号!”贾诩说完联络信息,然后对着阎行道:“走,现在就走!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