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六章  (第5/5页)
载之外,其余都只在小型报刊上才会发现她的作品。    为什么,因为传媒一旦做出个名堂来,就认定他们的笔耕地盘可以算作家广告费,还要掏腰包付稿画?笑话了!象征式酬宾还勉强可以的。    那水妮不卖账,她厉行自定主义,只介意作品单行本的销售量以及专栏稿费,其他一律不管。于是老甘之流,无奈其何!只能打穆澄这种温吞水性格的人的主意。    其二呢。有些文化界的老前辈认定吃这行饭的人,一定不能跟铜钿扯上丝毫关系,否则影响人格。    尤有甚者,举凡写得好文章的人,都似乎应该与群众的口味绝缘。换言之,群众一喜欢的作品。就必流于俗套。    要人人看得沉闷无比,恹恹欲睡,或者似懂非懂,甚至莫名其妙的作品,就被一些专栏棒起场来,认为是旷世奇才之力作。    穆澄想,若以此定义为准,是怕天下间最俗不可耐的书,要算是《红楼梦》、《水浒傅》、《三国志》等等了。问良心,穆澄并非如此斤斤计较那些稿费,她所写的报纸稿酬再高,也难以跟版权收益相提并论。    反正有一定数量的作品要交给出版社,就来一个一石二鸟,一物二用,光赚报馆稿酬,再交给出版社印行好了。    如此说,多写一两间酬劳不过尔尔的报纸,对她还是属于一举两得的。    可是,穆澄希望获得最起码的尊重。    目前,她一直替一张销路较低、名为香江晚报的报纸写长篇小说,屈指一算,已有两年,稿酬之低,教穆澄不敢张扬,以免贻笑大方。然,她非常准时的交稿,一直写下去,且写得非常用心。    无他,香江晚报的老总标叔是个文质彬彬的文化人。久不久就摇蚌电话给穆澄说:    “穆小姐,你的专栏帮助了我们报纸的威望,真要好好的酬谢你,只可惜,我们销路不如理想,广告收费有限,以致两年下来仍不能提升你的稿费,真要请你见谅。”    如此谦虚有礼,且真心诚意地表达了谢意,穆澄心上实在安慰。    好说话人人爱听,不是要什么巴结,只是不希望自己努力一番之后,还似被人赏脸带挚,否则,就不能在本行内立足似的,委实令人难受。    金钱上吃亏有数得计。    自尊的受损,深不可测。    穆澄真想不管三七二十一,把那老甘的纸条扔掉算了。    翻心一想呢,穆澄就气馁了。    就算老甘这种自以为是的老前辈在行业内占少数,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。    情势实在太显而易见了。像卢老总、标叔等那起古道热肠、公平正直的文化人为数不少,然,偏偏就是正派人不会搬是扯非,这是他们的长处。    短处呢,也有,就是相当怕事。有谁个恶人站到人前去造谣,他们心知肚明真相,仍不敢挺身而出,说句公道话。如此一来,外间人尽听到坏话,事情往往一面倒,吃亏的依然是被造谣的无辜人!    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,好汉不吃眼前亏。穆澄想着想着,也不大够胆子冒这种可能有的风险。    想来自己不只胆小如鼠,而且也是不够骨气,一两个回合就折了腰,委委曲曲的吞掉一口闲气。    但从宽处着眼,事情的看法也未尝没有转寰余地。说到头来,每行每业都有老行尊,人家是的确行桥多过自己行路,食盐多过自己食米,要在这么多年的艰辛打滚之余,摆一下款头,还有什么叫不可以的?    再讲,自己也别死牛一面颈,把太空时代的价值观念与做事方式,便架到老一脱的人身上,也有不公平之处。    什么叫做代沟呢?这甘老总的思想行径与穆澄的,不也是一种?    凡事最怕有比较。若把穆澄放在商界去任事,怕也会有这种格格不入的问题出现,不必看成挑战自尊的底线如此严重吧!    一直往这方面想,穆澄的心就宽松了。她竟不期然地又摊开稿纸,沙沙沙的开始模拟一个新故事。    还是决定向甘老总交卷了。    穆澄有个习惯,她喜欢一口气把灵感透过笔触流露纸上,直至累得再抬不起笔来为止。    一口气的工作多天,一部长篇小说便赶在甘老总的限期之前,交到他手里去了。    板件是穆澄以邮寄方式寄交报馆去的。    寄出后多天,都不见甘老总打电话来,很有点石沉大海、不知音讯。    穆澄于是担心了。    会不会寄失了?    本城的邮政制度一等一。然,凡事总会有意外。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,要真,可太辜负自己的一番苦心与量度了。等下收不到稿,害老甘以为穆澄没把差事接下来,不给他老人家面那就糟透了。    穆澄再想深一层,总是觉得不安当。如果老甘收到稿,没有理由不给自己关照一声。说一句半句欢快话。近年来,央穆澄要稿的报章杂志还是很不缺的。    单单是最基本的礼貌,老甘也会得着个助理编辑之类的先生与小姐给她打个招呼吧!    一定是稿收不到,误以为穆澄不肯答应帮忙,若再来电话催问,也就太难为情了。    于是,穆澄决定拨电话到老甘办公室去,问:    “甘老总吗?我是穆澄。”    “什么事?”    对方的语气,并不热情。这教穆澄更肯定稿件是寄失了,幸亏自己做事调详,肯补这个电话,方才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来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